市面上的 SIM 卡尺寸種類繁多,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尤其是在 2025 年 eSIM 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如果您正試圖搞清楚哪種 SIM 卡適用於您的新手機,我們將為您詳細說明。請閱讀本文,以獲得您需要的答案並理解所有相關資訊。
SIM 卡尺寸真的重要嗎?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手機越來越薄,SIM 卡尺寸多年來也變得更小。最初,SIM 卡的大小跟信用卡一樣。隨著時間推移,它們縮小了,以便手機製造商能在更薄的裝置內部騰出空間。這些額外的空間讓他們能夠在不增加手機體積的情況下,加入更大的電池、更好的相機或更強大的處理器。總體而言,這些改進使得現代智慧型手機更有效率,同時仍保留了 SIM 卡的所有重要功能。
SIM 卡尺寸為何會改變?
多年來,由於幾個重要因素,SIM 卡尺寸變得越來越小。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行動裝置的微型化。隨著手機變得更薄、更小巧,製造商需要更小的 SIM 卡才能放入這些裝置,而不佔用不必要的空間。這一改變使得可以加入更大的電池以延長續航、更強大的處理器以提升效能,以及額外的功能,例如相機鏡頭或更好的散熱以防止過熱。
同時,晶片技術的進步使得製造商能夠製造出更小的 SIM 卡,這些 SIM 卡可以在不犧牲效能的情況下保留(甚至增加)所有功能。如今,即使是微小的 SIM 卡也能完成以前較大卡片的所有功能。轉向更小 SIM 卡的趨勢也受到行業規範的指導,尤其是歐洲電信標準協會 (ETSI) 制定的標準,這些標準確立了標準尺寸,以確保不同手機品牌和網路之間的相容性。
總體而言,SIM 卡的實體尺寸減小了,但也變得更強大。現代 SIM 卡可以支援 NFC 等非接觸式支付功能,並可以儲存更多資訊,例如您的聯絡人或安全資訊。行動技術的這些進步促成了 eSIM 的誕生,eSIM 直接內建於裝置中,所佔空間甚至比最小的 SIM 卡還要少。
SIM 卡的演進
自 1991 年推出以來,SIM 卡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最初只是連接到行動網路的簡單工具,如今已演變成強大的技術。讓我們看看 SIM 卡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以及這對行動技術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全尺寸 SIM 卡 (1FF):原始巨頭
- 推出年份: 1991
- 尺寸: 85.6mm × 53.98mm (信用卡大小)
- 應用於: 第一代車載電話等早期行動電話
- 為何消失: 對於小巧的行動裝置來說太大
全尺寸 SIM 卡 (1FF),也稱為第一代 SIM 卡,於 1991 年推出。它的大小約為信用卡尺寸,主要用於早期行動電話,例如車載電話。1FF SIM 卡具有幾個關鍵目的:識別用戶到網路、儲存像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 (IMSI) 等重要資訊,並允許用戶在保留其行動身份的同時更換裝置。
雖然它為行動安全和網路連接奠定了基礎,但對於更小、更緊湊的手機來說,它太大且不切實際。隨著手機變得越來越小,新的、更小的 SIM 卡被引入,而 1FF SIM 卡逐漸被淘汰。
迷你 SIM 卡 (2FF):首次縮小
- 推出年份: 1990 年代末
- 尺寸: 25mm × 15mm
- 應用於: 早期 GSM 行動電話 (例如:Nokia 3310)
- 為何普及: 使製造商能夠生產更小的手機
迷你 SIM 卡,也稱為 2FF (第二代尺寸) SIM 卡,於 1996 年作為原始全尺寸 SIM 卡的縮小版本問世。它被設計用於更緊湊、更便攜的手機,因為較大的 SIM 卡不適合。Nokia 3310 等手機使用了迷你 SIM 卡,雖然在較新的手機中已不常見,但在一些舊型號中您可能仍然能找到它。
雖然它與全尺寸 SIM 卡具有相同的基本功能並支援基本操作,但與較大版本相比,它的儲存空間較少。儘管如此,它透過促使更小、更有效率的行動裝置的發展,在行動技術中扮演了關鍵角色,這也有助於塑造行動技術的發展方向。
微型 SIM 卡 (3FF):智慧型手機時代來臨
- 推出年份: 2010
- 尺寸: 15mm × 12mm
- 應用於: 早期智慧型手機 (例如:iPhone 4, iPad)
- 為何取代迷你 SIM 卡: 減少塑膠用量,同時保留相同的晶片功能
微型 SIM 卡 (3FF) 於 2003 年推出,但在 2010 年左右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而流行起來。儘管它比舊的迷你 SIM 卡小,但微型 SIM 卡的接觸面積與迷你 SIM 卡相同,因此可以使用轉接卡在舊裝置上使用。與迷你 SIM 卡一樣,它儲存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 (IMSI) 等重要資訊,並將手機連接到行動網路。
微型 SIM 卡用於早期的智慧型手機,例如 iPhone 4,並且至今仍用於一些裝置,例如行動路由器。它比舊的迷你 SIM 卡小,但功能相同。其尺寸縮小有助於手機更輕薄,並減少塑膠用量。隨著時間的推移,SIM 卡變得更小,但微型 SIM 卡仍用於某些裝置。
奈米 SIM 卡 (4FF):現今最常見的尺寸
- 推出年份: 2012
- 尺寸: 12.3mm × 8.8mm
- 應用於: 大多數現代智慧型手機 (例如:iPhone 5 及後續機型, Samsung Galaxy S 系列)
- 主要優點: 幾乎移除了所有塑膠,為更大的電池和更好的零組件騰出空間
奈米 SIM 卡 (也稱為 4FF) 是現今使用的最小的可移除式 SIM 卡類型。它於 2012 年推出,以便在智慧型手機中容納更大的電池和更先進的零組件。奈米 SIM 卡現已成為大多數現代智慧型手機的標準配備,包括 iPhone 5 及更新型號,以及 Samsung Galaxy S 系列裝置。它也用於平板電腦和行動寬頻裝置,有助於使其更緊湊和高效。
就像較大的 SIM 卡一樣,它執行相同的功能:儲存 IMSI 以連接到網路,並儲存必要的資料,例如聯絡人清單和簡訊。透過移除大部分的塑膠,奈米 SIM 卡使製造商能夠打造更輕薄的裝置,並為 eSIM 等新技術騰出空間,從而提升整體效能。
eSIM (MFF2):SIM 技術的未來
- 推出年份: 2016
- 尺寸: 內嵌式 (無實體尺寸)
- 應用於: 較新的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和物聯網 (IoT) 裝置
- 革命性之處: 無需更換 SIM 卡,比奈米 SIM 卡更小,更耐用。
eSIM (嵌入式用戶識別模組) 是 SIM 卡的數位版本,它直接內建於您的裝置中,而不是一張您需要插入或更換的實體卡。與傳統 SIM 卡不同,eSIM 可以使用QR Code 或應用程式遠端啟用。它們現已廣泛應用於現代裝置中,包括智慧型手機、智慧手錶、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甚至是某些智慧家居裝置。
儘管尺寸微小,這個晶片儲存著連接到行動網路並驗證您的裝置是否已授權使用的資訊。由於 eSIM 可以程式化,它們可以同時儲存多個網路設定檔,讓切換電信業者或方案變得更容易,特別是在旅行時。
由於 eSIM 是內嵌的,它們佔用更少空間,並允許更緊湊的設計。它們也更耐用,因為沒有實體卡可以移除或隨時間推移有損壞的風險。雖然許多較新的裝置支援 eSIM 技術,但一些舊型號尚未完全採用。儘管如此,eSIM 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同時也減少了傳統 SIM 卡產生的塑膠垃圾。
iSIM:下一代創新
- 推出年份: 預計於 2025 年後出現
- 尺寸: 直接整合到裝置晶片組中
- 應用於: 物聯網 (IoT) 裝置、智慧汽車、工業應用
- 變革之處: 無需單獨的 SIM 模組,降低成本和功耗。非常適合超緊湊型和始終連線的裝置。
iSIM (整合式 SIM) 是 SIM 卡技術的下一步,它直接內建於您裝置的處理器中,而不是單獨的晶片或卡。與傳統 SIM 卡甚至 eSIM 不同,後者仍需要專用的 SIM 模組,iSIM 內嵌在裝置的系統晶片 (SoC) 內。這意味著裝置可以更小巧、更有效率且更安全。
由於 iSIM 是處理器的一部分,它對駭客攻擊或篡改有更好的保護。它也支援遠端開通,這意味著您可以在無需像 eSIM 那樣使用實體 SIM 卡的情況下切換網路或更新 SIM 設定檔。這使得 iSIM 非常適合空間有限、安全性至關重要且能效要求高的物聯網 (IoT) 裝置、智慧汽車和工業應用。
此外,製造商可以節省成本,因為他們不需要單獨的 SIM 卡槽,而且裝置可以設計成新的、更輕薄的形式。最重要的是,iSIM 的功耗更低,這對於需要始終保持連線的裝置(如智慧手錶或物聯網裝置)來說非常有用。這使得它們更節能,並有利於持久的效能。
SIM 卡尺寸說明 (含尺寸和相容性)
SIM 卡有多種尺寸,以適應不同的裝置,每種類型都專為特定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小工具設計。以下是每種 SIM 卡尺寸和類型的細目:
SIM 卡類型 | 尺寸 | 相容性 | 範例 |
---|---|---|---|
全尺寸 (1FF) | 85.6 x 53.98 x 0.76 公釐 | 用於早期車載電話和行動裝置。現已淘汰。 | Nokia 101, Motorola StarTAC |
迷你 SIM (2FF) | 25 x 15 x 0.76 公釐 | 用於早期 GSM 手機。可使用轉接卡放入較新的裝置。 | Nokia 3310, Motorola RAZR V3, Sony Ericsson T610 |
微型 SIM (3FF) | 15 x 12 x 0.76 公釐 | 用於早期智慧型手機和部分行動寬頻路由器。 | iPhone 4, iPad, Samsung Galaxy S II, HTC Desire |
奈米 SIM (4FF) | 12.3 x 8.8 x 0.67 公釐 | 常見於智慧型手機,也用於舊裝置或路由器。 | iPhone 5 及後續機型, Samsung Galaxy S III, Google Nexus 4 |
eSIM (MFF2) | 內嵌式 (無實體尺寸) | 見於較新的智慧手錶、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支援遠端電信業者切換。 | Apple iPhone 11, Samsung Galaxy S20, Google Pixel 4 |
iSIM | 整合於 SoC (~1 mm²) | 用於未來的 IoT 裝置、智慧手錶,可能也用於智慧型手機。提供更好的安全性。 | 未來搭載 Snapdragon 8 Gen 2 處理器的裝置 |
注意: iSIM (整合式 SIM) 是一種新型 SIM 卡,目前在消費性裝置中不常見,但預計將用於未來的裝置,例如物聯網 (IoT) 裝置,也可能用於智慧型手機。
eSIM 還是 iSIM:您應該選擇哪一個?
選擇 eSIM 或 iSIM 取決於您的實際需求以及您使用的裝置。
eSIM 已被廣泛使用,尤其是在穿戴式裝置和部分智慧型手機中,它們讓您無需實體 SIM 卡即可輕鬆切換行動方案。這使得它們成為目前大多數用戶,尤其是經常旅行者的實用選擇。
另一方面,iSIM 是一種較新的技術,由於直接內建於裝置的主晶片組中,可以節省更多空間,非常適合小型裝置。iSIM 也可能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因為它們利用了裝置的主處理器。然而,iSIM 尚未像 eSIM 那樣普及,因此可用性可能是一個問題。
- 如需更詳細的比較,請參閱eSIM 與 iSIM:簡易指南
簡單來說,如果您尋找的是廣泛支援且易於使用的方案,eSIM 是最佳選擇。 但如果您想要更緊湊、更安全的方案,且您的裝置支援 iSIM,那麼 iSIM 可能是未來的明智之選。
eSIM 與實體 SIM 卡:哪個是行動連接的未來?
在決定選擇 eSIM 還是實體 SIM 卡時,請考慮對您來說什麼最重要。
eSIM 更方便,因為您無需取得實體卡即可在電信業者之間切換,這對旅行者來說非常棒。它們也更安全,因為它們不會損壞、遺失或被駭。儘管它們可能只適用於較新的裝置,但其眾多優勢使其成為想要易於管理且更具未來性選項的絕佳選擇。另一方面,實體 SIM 卡仍然可靠、使用簡單,並適用於幾乎所有裝置。然而,它們容易受到損壞或遺失,並佔用您裝置的實體空間。
- 如需更詳細的比較,請參閱eSIM 與實體 SIM 卡:哪個更好?
簡單來說,如果您想要一個適用於幾乎所有裝置的簡單選項,那麼實體 SIM 卡是最佳選擇。但如果您尋找的是更靈活、更安全且更具未來性的選項,那麼 eSIM 是最佳選擇。
那麼,何不今天就做出明智的選擇,改用 eSIM 呢?
旅行時保持連線——試試Yoho Mobile 的免費 eSIM 試用,立即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獲得行動數據。無需 SIM 卡,無需簽約——只需快速設定,幾分鐘內即可上網。
如果您之後想購買 eSIM 方案,結帳時使用折扣碼 YOHO12 可享 12% 折扣!
有關 SIM 卡和 eSIM 的常見問題
哪些裝置在 2025 年支援 eSIM?
在 2025 年,eSIM 技術正被更廣泛地採用,並整合到各種裝置中,從智慧型手機到平板電腦、穿戴式裝置,甚至一些筆記型電腦。
部分支援 eSIM 的手機包括 Apple 機型,如 iPhone XR 及更新版本;Samsung 的 Galaxy S20 至 S24 系列、Galaxy Note 20、Fold 和 Flip 機型;以及 Google Pixel 3 至 7。Huawei 的 P40 和 Mate40 Pro 也支援 eSIM,還有 Motorola、Xiaomi、Oppo 和 Honor 等其他品牌。智慧手錶方面,Apple Watch Series 3 及後續機型,以及部分 Samsung Galaxy Watch 型號支援 eSIM。某些平板電腦,如 Microsoft Surface Pro X,也相容,預計 Samsung、Lenovo 等品牌未來推出的裝置也將在 2025 年增加支援。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eSIM 的相容性可能因地區和特定裝置而異,因此最好始終向您的電信業者或裝置製造商確認。如需更多相關資訊,請查看此 eSIM 相容裝置列表。
如何使用多 SIM 卡 (三卡手機)?
使用多 SIM 卡設定,例如雙卡或三卡配置,讓您可以在單一裝置上管理多個電話號碼或方案。使用雙卡手機時,您可以將兩張 SIM 卡插入指定的卡槽,其中一張 SIM 卡通常用於通話、簡訊和數據,而另一張則保持待機狀態。部分手機支援主動雙卡,表示兩張 SIM 卡可以同時使用,但此功能並不像我們希望的那樣普遍。您可以透過手機的設定或應用程式在兩張 SIM 卡之間切換以進行通話、簡訊或數據使用。
三卡手機 (或 Trio SIM 手機) 更為罕見,但有些手機結合了兩張實體 SIM 卡和一張 eSIM,以便在一部裝置上管理三種不同的連接。要管理 SIM 卡,您可以進入手機設定開啟、重新命名或在它們之間切換。此外,用於通話或訊息的應用程式也允許您為每個操作選擇要使用的 SIM 卡。
何時應使用 SIM 卡轉接卡 (以及何時不應使用)?
SIM 卡轉接卡是一種小工具,可協助您將較小的 SIM 卡放入需要較大尺寸的裝置中。如果您的手機使用的 SIM 卡尺寸與您現有的卡片不同,例如更換手機或攜帶一張不適合您裝置的卡片旅行時,您可能就需要一個。例如,如果您的手機需要微型 SIM 卡但您只有奈米 SIM 卡,則奈米轉微型轉接卡就能解決問題。如果您在不同 SIM 卡需求的裝置之間切換,它也很有用。
然而,如果您使用的是支援 eSIM 的手機,則不需要實體 SIM 卡轉接卡,因為 eSIM 是數位化的,不需要實體卡。如果您已經有雙卡裝置,您可能不需要轉接卡,除非您使用超過兩張 SIM 卡。不過,請小心使用,因為如果某些轉接卡安裝不當或使卡槽過厚,可能會導致連線問題。
實體 SIM 卡會完全消失嗎?
是的,實際上,從實體 SIM 卡轉向 eSIM 的過程正在進行中,但不會一蹴可幾。eSIM 技術允許用戶將多個電信業者設定檔直接儲存到他們的裝置中,使得在不同網路之間切換變得更容易,而無需實體卡。雖然許多較新的裝置支援 eSIM,但它尚未在全球所有裝置上普及。實體 SIM 卡仍然適用於幾乎所有裝置,因此目前普及性更高。隨著時間推移,隨著越來越多裝置整合 eSIM 技術,實體 SIM 卡將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但完全實現這種轉變還需要幾年時間。
哪種類型的 SIM 卡最適合您?
eSIM 可以遠端程式化,這使得切換電信業者或儲存多個設定檔更容易,而無需更換實體卡。對於需要快速存取當地數據方案而無需麻煩尋找實體 SIM 卡商店的旅行者來說,它們特別有用。另一方面,實體 SIM 卡是可移除的卡片,適用於大多數手機和網路,並且易於在裝置之間更換。
對於不常更換電信業者的普通用戶來說,實體 SIM 卡簡單可靠,不過如果您想要靈活性和輕鬆切換方案的能力,eSIM 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歸根結底,兩者之間的選擇取決於您優先考慮便利性和靈活性 (eSIM) 還是簡單性和普遍相容性 (實體 SIM 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