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森節是一個難以輕易描述的節日。它是泰米爾社群慶祝的深具意義的宗教節日,著重於精神淨化與信仰。這不僅關乎遊行或禁食——它意味著耐力、深刻的信仰以及極端的奉獻行為。
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慶典,本文將提供您需要知道的一切。
William Cho,CC BY-SA 2.0,透過維基共享資源
什麼是大寶森節?
大寶森節是全球泰米爾社群慶祝的印度教節日。它旨在向印度教的戰神姆魯甘 (Murugan) 致敬,並紀念祂戰勝惡魔修羅帕德曼 (Surapadman) 的勝利。大寶森節是信徒透過懺悔和虔誠行為表達奉獻精神的時刻,通常涉及精心設計的儀式和遊行。
這個節日在幾個擁有大量泰米爾人口的國家慶祝,包括:
- 印度: 作為發源地,它在印度南部部分地區慶祝,以泰米爾納德邦為主要中心。
- 馬來西亞: 該國有成千上萬的信徒,這個節日廣為人知,尤其是在吉隆坡附近的黑風洞 (Batu Caves)。
- 新加坡: 與馬來西亞相似,這裡有龐大的信徒社群參與從斯里尼瓦沙柏魯馬廟 (Sri Srinivasa Perumal Temple) 開始,一直持續到斯里丹達烏他帕尼廟 (Sri Thendayuthapani Temple) 的遊行。
- 世界其他地區: 儘管規模較小,但在模里西斯、斐濟、南非、印尼甚至美國等許多其他國家也有慶祝活動。
照片由 Kelvin Zyteng 拍攝,來自 Unsplash
大寶森節是哪一天?
2025 年的大寶森節將在 2 月 11 日星期二慶祝。它是根據泰米爾農曆來確定的,在泰米爾曆的「泰月」(Thai) 的滿月期間慶祝,通常落在公曆的一月到二月之間。
由於農曆的特性,大寶森節在公曆中的日期每年都不同。確切日期是在「泰月」的滿月與 Pusam 星(也稱為 Pushya 星)升起的時間重合時確定的。
在不同國家慶祝大寶森節的模式相似。它通常持續一天,從清晨開始。主要活動是遊行,伴隨著宗教吟唱和供品,以及冥想和祈禱的時刻。
節日以在目的地寺廟舉行的最終儀式結束,有時會持續到晚上。
為什麼泰米爾人慶祝大寶森節?
對泰米爾人來說,大寶森節充滿了宗教意義。它代表了人類最普遍的功績之一:正義戰勝邪惡。尤其是在泰米爾納德邦,姆魯甘是最受尊敬的神祇之一,對祂的崇拜在當地文化中非常普遍。
一個例子是六座神聖的寺廟,被稱為 Aaru Padai Veedu(姆魯甘的六個居所),被認為是崇拜祂最重要的地點。
此外,大寶森節是奉獻和犧牲的表現。信徒參與的儀式包括背負卡瓦第 (kavadi),這是一種象徵個人犧牲和尋求祝福的裝飾性結構。這種行為被視為一種精神淨化和履行對姆魯甘承諾的方式。
同樣地,信徒會進行一些極端的苦行,以展現信仰和奉獻。它們代表了通往救贖和與神聖連結的道路。
Ssriram mt,CC BY-SA 4.0,透過維基共享資源
大寶森節背後的故事
大寶森節是為了紀念姆魯甘神(也稱為室建陀 Skanda 或迦絺吉夜 Karttikeya)而舉行的主要印度教節日。對印度教徒來說,室建陀是戰神,被認為是濕婆神 (Shiva) 和其配偶帕爾瓦蒂 (Parvati) 的長子。此外,泰米爾社群將祂視為「人民之神」。
總的來說,這個節日紀念的是室建陀(姆魯甘)從祂的母親帕爾瓦蒂那裡獲得一把名為 Vel 的神矛,用以擊敗修羅帕德曼的時刻。這個惡魔一直在眾神之間肆虐,而姆魯甘作為戰神被派去恢復秩序。
傳說記載,在戰鬥中,姆魯甘用 Vel 將惡魔修羅帕德曼劈成兩半。從那一刻起,修羅帕德曼的一半變成了一隻孔雀,成為姆魯甘的坐騎 (vahana),而另一半則變成了一隻公雞,成為祂的徽章或旗幟。
大寶森節慶典的主要儀式
大寶森節的儀式是向姆魯甘神表達虔誠的關鍵。
以下是一些主要儀式及其意義:
卡瓦第 (Kavadi): kavadi 這個詞來自泰米爾語,英文意思是「負擔」或「重擔」。
在大寶森節中,卡瓦第是一種儀式,信徒背負實際的重擔,作為對姆魯甘的犧牲和精神債務的象徵。他們背負著裝飾有孔雀羽毛和其他裝飾品的結構。這些結構可能重達 20 公斤,在遊行中被抬往寺廟,象徵著罪惡的重擔和對祝福的感謝。
身體穿刺: 許多信徒用鉤子或針刺穿他們的皮膚、舌頭或臉頰,作為一種懺悔形式。這被視為一種個人犧牲,以顯示虔誠並尋求淨化。
Paal Kudam(牛奶罐): 在遊行期間,一些信徒攜帶 Paal Kudam,即裝滿牛奶的罐子,作為獻給姆魯甘的供品。這伴隨著吟唱和傳統音樂,營造出強烈的精神氛圍。
赤腳行走: 許多參與者赤腳長途跋涉前往寺廟,作為一種懺悔行為,顯示臣服和奉獻。
精神準備: 在節日之前,信徒遵循嚴格的規定,例如只吃素食、禁食和避免享樂,以淨化自己為儀式做準備。
慶祝大寶森節的最佳地點
大寶森節的慶祝活動已遍及全球的泰米爾社群,其中印度、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為著名。
以下是體驗大寶森節慶祝活動的主要地點:
印度帕拉尼的阿魯米古丹達優塔帕尼神廟 (Arulmigu Dhandayuthapani Temple, Palani, India)
在泰米爾納德邦,大寶森節的發源地,節日在幾個主要寺廟慶祝,例如帕拉尼的阿魯米古丹達優塔帕尼神廟。
在那裡,您可以體驗最傳統的習俗。活動包括朝聖和儀式,展現對姆魯甘的深切虔誠,活動持續十天,吸引成千上萬的信徒。
新加坡的遊行 (Processions in Singapore)
在新加坡,大寶森節的慶祝充滿熱情,從斯里尼瓦沙柏魯馬廟開始,到斯里丹達烏他帕尼廟結束。
遊行路程約 4 公里,信徒們背著他們的卡瓦第,沿途參與吟唱和儀式。這個活動吸引了大量的當地人和遊客。
Jimfbleak.,CC BY-SA 3.0,透過維基共享資源
馬來西亞黑風洞 (Batu Caves, Malaysia)
位於吉隆坡的黑風洞是大寶森節的一個主要地點。該地有一座巨大的姆魯甘雕像,高達 42 公尺,是慶祝活動的中心。
為了朝聖,信徒從斯里馬哈馬里安曼廟 (Sri Mahamariamman Temple) 步行約 3 公里到洞穴,並攀登 272 級階梯才能到達主洞穴。這個行為展現了虔誠和尋求祝福。
照片由 Meimei Ismail 拍攝,來自 Unsplash
馬來西亞 vs. 新加坡的大寶森節:有何不同?
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提供了體驗大寶森節的絕佳機會。
-
馬來西亞: 黑風洞以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環境和巨大的姆魯甘雕像而聞名。這裡的慶祝活動更為傳統,側重於自我鞭笞的儀式,許多信徒會進行極端的奉獻行為。
-
新加坡: 新加坡的節慶活動在色彩繽紛的小印度街道上舉行。慶祝活動對遊客更具包容性,並側重於文化和社區體驗。
大寶森節當天可以做什麼?
- 禁食: 雖然對遊客不是強制性的,但許多信徒在節日前會禁食。
- 祈禱: 在寺廟參加社區祈禱是體驗虔誠的有意義方式。
- 觀察卡瓦第儀式 (Kavadi Aattam): 作為遊客,您可以觀察卡瓦第儀式,信徒們肩上扛著裝飾性的結構。
- 攝影: 透過攝影捕捉節日的瞬間,是紀念這次體驗的美好方式。
- 加入遊行: 如果有機會,可以加入寺廟的遊行。步行路程很長,可能具有挑戰性,但它們提供了完全沉浸在節日文化和虔誠氛圍中的機會。
- Paal Kudam: 一些遊客可能會透過攜帶 Paal Kudam(獻給姆魯甘的牛奶容器)來參與。
- 享用傳統食物: 節日期間,有很多機會可以享用傳統的泰米爾食物。
給參加大寶森節慶典遊客的小提示
- 研究節日: 在參加之前,先熟悉大寶森節的歷史和儀式。
- 穿著得體: 穿著保守舒適的衣物,最好是淺色。避免暴露的服裝,因為這是一個宗教活動。
- 尊重地觀察: 如果您決定觀察卡瓦第或自我鞭笞等儀式,請保持尊重的距離。
- 避免侵入性的拍照: 避免在信徒祈禱或進行犧牲儀式時將相機直接對準他們的臉部。
- 規劃您的路線: 寺廟周圍的區域,如馬來西亞的黑風洞,可能會非常擁擠。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火車或巴士,以避免停車問題。
- 透過 Yoho Mobile 保持聯繫: 有了行動數據,您就能隨時保持聯繫並獲取資訊。Yoho Mobile eSIM 無論慶祝活動將您帶到何處,都能為您提供可靠的網路連接。這是最簡單快捷的解決方案——非常適合想要在享受節慶的同時保持線上狀態的旅行者。
🎁 讀者專屬優惠!🎁使用 Yoho Mobile 訂購可享 12% 折扣。結帳時輸入優惠碼 🏷 YOHOREADERSAVE 🏷。 使用我們的 eSIM,讓您的旅程保持聯繫並節省更多。 別錯過——立即開始節省! |
常見問題
大寶森節在馬來西亞是公共假日嗎?
是的,大寶森節在馬來西యా是公共假日。該節日在幾個州被定為公共假日,包括吉隆坡、柔佛和森美蘭。
大寶森節在新加坡是公共假日嗎?
不是,大寶森節在新加坡不是官方公共假日。儘管對泰米爾印度教社群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慶典,但新加坡政府並未將其定為公共假日。
大寶森節在馬來西亞的文化意義是什麼?
這個節日象徵著善與惡的鬥爭,是信徒尋求姆魯甘的祝福、保護或寬恕的時刻。它也加強了馬來西亞及世界各地泰米爾社群的文化認同。